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社会科学,这间很新的实验室已经面向复旦人开放!

张菲垭、祁金等 复旦大学 2023-06-28

近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原计算中心楼306室迎来一场学术沙龙。


从“中国网络空间的跨平台计算传播研究”到“从石峁到二里头:生物考古数据重新诠释早期文明农牧互动模式”……在这间“很新”的实验室里,周葆华、徐建平、孙云龙、生膨菲四位人文社科学者共同围绕“中国智慧的数字传播: 历史与现实”这一话题展开分享。


这间很新的实验室是“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下文简称“国发实验室”),聚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判”“长三角区域风险治理与决策”“中国智慧的智能传播”三大研究方向。


它的“新”,一方面与成立时间有关,作为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它成立于2022年,总面积达五百余平方米,已建设大型智能共享实验室和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中心两部分;另一方面,更与设计理念相关,作为问题导向、人文驱动、 技术支撑和内在关联的新文科实验室,它瞄准社会科学智能计算的学术前沿,立足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雄厚基础,发挥理工医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优势,推动学科融合创新。



在这里,一些“很新”的事情正在发生,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唤醒记忆、造访梦境

一场脑认知解密之旅

你知道那些“仿佛做了一整个世纪的梦”,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只占了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吗?你知道睡眠是帮助巩固记忆的一员“干将”吗?这一连串“问号”的解密之旅,如今正在国发实验室中开启。


从306室门口步入,社会科学多模态数据采集实验室的四个功能各异的平台先后走进视野,内设最前沿的脑认知和眼动仪等设备,它们相互配合,为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基地”



脑认知研究平台,一个布满金属电极的帽子引人注目。“这是一个128导的脑电电极帽。” 老龄研究院卢洋助理研究员介绍,脑电波是大脑神经元活动所产生的电场变化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信息,而这顶轻便的电极帽,是采集脑电波信号的“好手”,在它的鼎力相助下,科研人员在一毫秒内就能采集到一次神经数据。“很适合研究个体的社会互动、情感交流以及一些学习行为。”


本文学生记者在体验


人类大脑是注重效率的器官,它能够锁定当下最有用的信息予以资源进行加工,将其他信号过滤,使之暂时沉入无意识的海洋,待需要时再进行提取。脑调控研究平台设有经颅磁刺激系统和光学神经导航系统,实验人员联合使用二者可以拨动意识“阀门”,刺激和调动大脑特定区域中“沉睡的信息”,开展脑认知活动的靶向调节实验。


社会互动平台由两个房间组成,中间由一块单面镜隔开。这是专用于开展决策博弈与社会交互研究的实验室,一间房内设有可供自由组合的桌子,隔板可以区分阵营,创建不同的局面。被单面镜隔开的另一间房里,实验人员可以通过镜子单向观察被试人员博弈交往的全程,收集被试者各类社会行为和心理数据信息。


“这间实验室将科技与人文紧密结合,非常有趣!”据卢洋介绍,这是国内高校设置的比较前沿的实验室。“在这间实验室里,我们可以设计类似‘最后通牒’、‘囚徒困境’等各类社会场景模型,探测人际互动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了解他们在不同社会局面中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


睡眠研究平台里摆放着一张宽大、柔软的床,“这是实验室的一个特色。” 卢洋介绍,“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人们睡眠时也有心理活动,会对醒后的认知、行为乃至社会心理产生影响”。近些年来,睡眠从个人的生理问题逐渐演化为心理甚至是社会问题,对老年群体而言尤为凸显,国发实验室关注社会治理,因此对睡眠问题相当重视。睡眠实验室设有多导睡眠图系统,主要开展睡眠监测实验,探测被试人员处于不同睡眠阶段下的记忆、情绪信息的变化,揭示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心理。


如今,卢洋团队正借助社会科学多模态数据采集实验室进行老年人脑认知及社会功能减退成因的研究,通过探寻脑与认知行为间的因果关系,改善特殊个体的认知功能,将有望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图景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畅想。“我们不能奢求当下可将老年人的心理认知功能完全恢复到年轻时的样子,但至少在实验环境下,我们有望把认知减退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升至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之上,找到延缓心理衰老的科学路径。”


此外,帮助老年人解决睡眠问题的实验也在筹划开展,卢洋及其团队也将利用可穿戴的脑成像设备,走出实验室,走进社区、家庭,开展老龄化的现场研究。

遨游虚拟、触碰未来

在元宇宙开启“第二人生”

用目光代替脚步,便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尽情遨游,戴上并不算沉重的VR设备,不用挪动一步,只需扭扭头、转转身,四周的景物便像活过来一般,争先恐后地讲述它们的故事。这就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魔力”。


国发实验室内,有一间虚拟现实-元宇宙传播实验室,里面配置了3台HTC vive pro VR、2台小派VR和4台oculus quest一体机。其中HTC vive pro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通用性,适合用于多人互动与VR内容开发;小派以8k画质和更宽的视域为主要特色,适用于复杂虚拟现实内容的观看和互动;quest一体机以轻便易操作为主要特色,适合用于长期体验和多人互动。未来,这些设备将会应用到配套实验开发和教学实践中,而这个方寸空间,也将触通无数个绚烂缤纷的虚拟世界。


一座气宇轩昂的汉代虚拟博物馆借助VR技术落座实验室内,馆内设施和场地一应俱全,迎宾接客的门厅、摆放文物的展厅、灯光幽静的回廊……


与线下逛展不同的是,文博系柴秋霞老师打造的虚拟博物馆内,参观者不必行走,只用把目光凝聚在地面上的箭头处就能移动。细致建模的展品不仅还原了文物真实的样貌,还针对性地设置了互动,能够在参观者面前“活”起来,以一种更生动的姿态,展现它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本文学生记者在体验


新闻学院周葆华教授是虚拟现实-元宇宙传播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在这间实验室内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与具体实验。


“对于虚拟现实,学术界在学理分析层面的讨论比较多,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落地实践,这是这个实验室搭建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葆华学生、2022级新闻学院硕士生汤清扬介绍。当下,这间VR实验室打算开展一个“虚拟环境多人互动”的项目,以此探讨在虚拟会议室内,多人之间的交流效率和情绪体验。


汤清扬


在汤清扬的认知里,这个项目在社会治理层面或许能够提供一个颇具意义的方案,“我们希望把这个项目发展成一个长期的研究,通过采集到的数据,持续分析虚拟环境的介入会对个人真实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未来,周葆华和他的团队会在这间VR实验室落地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实验:元宇宙实验可以通过VR打造虚拟现实的环境,进行人类数字化生存观察;消防、医疗、探险等高风险的社会训练可在VR环境下无风险模拟……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的一环,VR在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的实践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原历史、找寻真相

基因技术让文物讲故事

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是时代交给各个学者的重要课题。国发实验室给出的方案是:用数据说话。


在这里,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团队利用分子考古技术,通过DNA密码,穿越漫漫时光,掀开历史故事真实面貌的一角,以准确详尽的考古大数据,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


“十三将士归玉门,关于耿恭的故事,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到大,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这个故事不为人知的‘隐情’。”不久前,文少卿团队对汉代新疆的石城子遗址的出土人骨进行DNA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了“不同祖源共一墓地”现象:墓地里不仅存在黄河中下游汉族屯田戍卒,也有阿尔泰语的游牧人。通过同位素分析,可以发现游牧人的生活水平明显超过周边游牧人群。


“根据DNA和同位素数据,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耿恭抵御匈奴时,并非是汉兵孤军作战,西域本地的勇士很有可能也加入了战斗。相对应的,汉族戍卒的到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智慧和力量,充实了西域的屯田农业和畜牧业,一步步实现汉朝联通西域的历史使命。”文少卿介绍道。


古西域不同民族间的友谊,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终于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慢慢浮现出来。历史的边疆经略在当代的实践路程上依旧熠熠发光,这种区别于罗马帝国殖民扩张的“东方模式”,能够在尊重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实现美美与共的文化互鉴,这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在建设丝绸之路时不曾忘怀的初心与使命。


文少卿相信,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区域的考古文化出土骨骼的生物考古检测,不仅能系统梳理古代人群间的谱系源流关系,探明中华民族“大家谱”,更能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而这,也是国发实验室密切关注并且全力支持的重要方向。

实验室预约通道即将开启



当前,在这间很新的实验室里,一些很新的新文科课题正在孕育和孵化。不管你是人文社科学者还是对学术感兴趣的青年学生,只要你兼具数据思维及人文情怀,这间实验室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欢迎你随时预约,一起玩转这些前沿的实验设备。


预约通道即将在eHall上线,敬请期待。复旦新文科,等你一起探索。

来       源


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张菲垭 祁金


摄       影


戚心茹


责       编


李斯嘉


编       辑


穆梓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